收藏本版
搜索
查看: 322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健康饮食] 辟谣!米饭二次加热会致癌?假的!

[复制链接]
IP归属地:浙江
miemie羊  楼主
签到
0

40

主题

1080

帖子

1133

积分

等级:6

Rank: 6Rank: 6

金币
132
注册时间
2020-5-1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更新于 2024-09-12 07:2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分享到

生活日常中,我们时常会遇到饭菜剩余的情况,为了不造成浪费,大多数人将这些剩饭剩菜妥善保存后,第二顿会再加热食用。然而,不知什么时候,一种“米饭二次加热会致癌”的说法开始流传,让许多人尤其是第二天要带饭的打工人对加热米饭心生恐惧。不少人担心,一旦将没吃完的米饭再次加热食用,就会给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那么,米饭二次加热真的会致癌吗?
先说答案,合理保存的米饭,二次加热并不会致癌。

米饭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其中淀粉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当米饭第一次煮熟时,淀粉分子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使其变得更易消化,但并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致癌物质。


当我们将米饭进行二次加热时,实质是通过热能的作用,使米饭中的水分蒸发、淀粉糊化等过程重新进行。在这个过程中,米饭中的成分并不会因为加热而发生致癌性转化。相反,合理的加热可以杀灭米饭中可能存在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提高食品的安全性。

之所以传出“米饭二次加热会产生致癌物质”的说法,背后的谣言版本有 2 个。一个是二次加热的米饭含有丙烯酰胺,另一个是二次加热的米饭含有蜡样芽孢杆菌。

1.丙烯酰胺
丙烯酰胺主要在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加热(120°C 以上)烹调过程中形成,特别是在 140℃ ~180℃ 的温度范围内。这种物质主要存在于高温油炸或烘焙的食品中,如薯条、面包、炸薯条、薯片、饼干等,加工时往往发生了美拉德反应(变糊或褐色),而米饭普通的加热温度低、时间短,并不容易产生丙烯酰胺。

另外,丙烯酰胺虽然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 2A 类致癌物,‌即人类可能致癌物。这代表它对动物致癌的证据充分,‌但对人致癌的证据不足。‌根据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对丙烯酰胺的评估报告,通常情况下,从食物中适量摄入丙烯酰胺不太可能对人体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也不会引发显著的生殖与发育问题。

2.蜡样芽孢杆菌
蜡样芽孢杆菌 (Bacillus cereus)是一种释放有害毒素的细菌,因为有一层“壳”,所以这种细菌非常耐热,通过加热也很难消灭。由于在 28℃~35℃ 之间会大量繁殖,所以当煮熟的米饭长时间不冷藏时,就容易感染这种细菌。

蜡样芽孢杆菌分为肠道型和非肠道型 2 类,米饭一般容易污染肠道型。食用了被污染的米饭后,会引起消化系统方面的症状,比如呕吐或腹泻,因为这种细菌会分泌毒素,因此即使重新加热食物也可能导致中毒。

而这种细菌在 10℃ 下生长缓慢,吃剩的米饭,尽快放到冰箱密封冷藏。这样就不容易受到污染,即使污染也不会大量繁殖。

所以,蜡样芽孢杆菌是米饭保存不当产生的,并不是因为二次加热导致的。

来源:科学辟谣
发表于 2024-9-11 09:48
IP归属地:浙江

98

主题

1135

帖子

1298

积分

等级:6

Rank: 6Rank: 6

金币
438
注册时间
2019-4-23
2#
发表于 2024-9-11 09:55 | 只看该作者
到底都是谁在造谣
收起回复
碧月海棠 : 问题为何发得出来??
IP归属地:浙江  2024-9-12 07:24 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IP归属地:浙江

127

主题

1415

帖子

1596

积分

等级:7

Rank: 7Rank: 7Rank: 7

金币
482
注册时间
2019-4-23
3#
发表于 2024-9-11 09:55 | 只看该作者
都很会想啊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IP归属地:浙江

91

主题

1188

帖子

1335

积分

等级:6

Rank: 6Rank: 6

金币
366
注册时间
2019-4-23
4#
发表于 2024-9-11 09:56 | 只看该作者
不都百毒不侵了么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论坛版规|争议投诉|小黑屋|嘉论网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quanjie0573

嘉论网创建于2005年 © 2019 嘉兴嘉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1

广告合作:0573-82750502 网站事务:0573-82750501  法律顾问:浙江子城律师事务所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0703323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00288(含BBS专项许可)

Processed in 0.176284 second(s), 3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