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车位限制、 可“召唤”、充电快、 充电10分钟即可获得150公里的 续航能力…… 把“车找桩”变成“桩找车”, 能最大限度地缓解 新能源车主续航补能的焦虑。
移动充电机器人的便利, @嘉兴人,你体验过吗?
近日, 嘉兴辖区高速公路10对服务区 实现移动充电机器人全覆盖, 嘉兴成为全国首个 实现高速服务区固定充电 加移动充电全覆盖的地市。
记者从嘉兴市交通运输部门获悉,截至目前,嘉兴10对服务区中,每对至少配备了两台移动充电机器人,其中嘉兴服务区8台,其他服务区各配备2台,共计26台。 另外,全市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设置固定充电桩237个,占小车车位的8%,预计年底固定桩覆盖率可达15%。
五一假期前一天,高速公路上的车流量明显上升,而在车辆大军中,新能源汽车的身影越来越多。进入常台高速公路上的新塍服务区,经常可以看到4个固定充电桩处于“满员上岗”的状态,但仍有新能源车辆前去排队等候充电。 此时,一台白色的移动充电机器人在车阵中滑行,来到一辆新能源汽车前,车主很快打开车门下来,为自己的车辆充电。“刚扫了一台移动充电机器人,我就在车里等它过来,嘿,还真能自己找过来,方便。” 车主挺高兴,竖起了大拇指。

去年5月,嘉兴率先在位于G60沪昆高速王店段的嘉兴服务区引入6台移动充电机器人,为新能源车主出行提供充电服务。经历了去年五一假期,今年的元旦、春节等国定假期的考验,在新型充电体验得到新能源车主认可。 “移动充电机器人充电速度不慢,用了大概30分钟,车辆就充满电。趁这个时间,我正好可以在服务区休整一下。” 路过嘉兴服务区的陈显示准备去福建,他说开新能源汽车容易有里程焦虑,“这下车辆电量满格,我开车上路也安心多了。”

目前,固定充电桩仍是高速公路服务区最主要、最稳定的充电模式,是全省大力推广并发展的主导模式。 嘉兴计划在现有的237个固定充电桩基础上加大投入力度,2024年计划再新增充电桩121个,到2025年总数将达600余个,占比达20%。与此同时,移动充电桩以其机动灵活的特点成为固定充电桩的有效补充和扩展,计划于2024年在10对服务区推广移动充电机器人,确保每对服务区至少配备2台移动充电机器人,实现市域服务区移动充电机器人“全覆盖”。

“移动充电桩突破了占位瓶颈,消解了补能焦虑,同时突破了空间局限,实现了跨区域统筹调配。”嘉兴市交通运输局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公路养护科副科长盛雄告诉记者,移动充电桩突破电池技术瓶颈,实现了充电高效化、快捷化。以黑马科技的G60小黑为例,给新能源车辆充电10分钟即可获得150公里的续航能力,充电效率相较固定充电桩提升了一倍。“我们也将继续和国家电网深化合作,研发光储充一体化的移动充电机器人,若是能成功投入运营,对广大新能源车主而言,充电价格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 下一步,市交通运输部门将对标服务区“四化”建设(用地集约化、发展低碳化、管理智慧化、服务品质化),基于当前移动充电桩的成功试水,继续向全域推广,形成有亮点、有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打造服务区低碳发展的示范样板。
来源:南湖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