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本级共有47条普通绿波道路,总长超过157公里,覆盖南湖、秀洲及城区主干道。”据嘉兴市公安局交管支队交通科技负责人蒋凯成介绍,这些绿波道路都拥有着“智慧大脑”,在不断调整、优化中为市民出行带来便利。 他坦言,绿波道路建设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无法做到完全“一绿到底”,但抓住一些小窍门确实可以更好“踩住绿波”。

其中,围绕高铁站、高速出入口等重要节点,打造了10条“高城快”绿波通道,让市民赶高铁、上高速更加顺畅;针对产业园区与机场、高速之间的货运出行需求,又建设了17条“运速达”绿波道路,为我市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值得一提的是,南湖大道还率先落地“5G+动态绿波”技术,能根据实时路况进行动态智能调整,道路通行效率提升近20%。 绿波不是特指某一条道路,而是一种交通信号协同控制方式。通俗地说,就是交管部门会把一条道路上的多个红绿灯“连成一条线”,经过科学计算和优化,让车流以一定速度匀速行驶时,可以在大多数路口遇到绿灯,从而减少停车等待。 
如果车速与绿灯的节奏契合, 就能一路跟着绿波往前走, 这就是大家口中的 “踩上了绿波”。
“昌盛路是绿波路段,为啥有时会失灵?”市民叶女士表示,她经常会开车走这条路,但有时能“一路绿”,有时却会遇见红灯。

另外,为了保障行人安全、公交准点,还必须在绿波中“留出空间”,因此不可能保证“一路绿”。蒋凯成说,“这其实是交通组织在不同需求之间进行的平衡与取舍。” 交管部门总结出的“踩绿波”通行小窍门有以下几个要点,一是建议车辆时速保持在绿波建议的速度范围,不超速才容易踩上绿波;二是避免频繁变道,左右穿插不仅危险,也容易打乱绿波节奏;三是有些驾驶员习惯快黄灯时“加速冲灯”,这反而可能错过下一个绿波点,得不偿失。
比如,嘉兴交警将夜间“长绿波”改为“短绿波”,保证通行效率的同时压住超速隐患。在不久前的暑期里,针对行人和非机动车出行增加的情况,实施的是“暑期绿波”,优化了过街信号,减少大家在烈日下的等待时间。 另外还有“电车绿波”和“公交绿波”等多种绿波。“电车绿波”分布在有轨电车运行的35个路口,信号系统会在电车靠近时自动切换绿灯,实现“电车一来就畅行”;在市区的20多个路口还实现了公交车到站自动感应、优先放行,做到公交出行更便捷。 可以说,嘉兴的“绿波系统”不仅让车开得更快,还让整个城市交通更有序、更安全、更智慧。嘉兴交警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大家发现绿波存在着某些不合理的地方,也可以通过就近向身边的交警中队或道路执勤民警反映,“我们一定倾听意见、建议,继续努力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