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论网|嘉兴人论坛
标题:
@所有人,嘉兴的过年习俗了解一下!
[打印本页]
作者:
颜凉
时间:
2021-2-10 22:29
标题:
@所有人,嘉兴的过年习俗了解一下!
嘉兴人过年一般从腊月廿三(俗称“过小年”)开始了。这一天,各家各户开始送灶君菩萨上天。清濮院沈涛有诗《幽湖百咏》说:“柏子冬青景物新,庖厨又见小年春。连声爆竹通宵震,善富家家送灶神。”送灶的时候,人们用麦芽糖做的糖元宝去涂灶君菩萨嘴巴,用糖糊口,是为了让灶君上天向玉帝汇报时,说些好听的话。然后将灶君菩萨放在用竹子做的特制小椅子上烧掉,送灶君菩萨上天仪式也就结束了。那天还有一桩大事,就是债主逼债,民间有“十二月廿三,事体犯关”的说法,从这一天起到大年夜,还不出钱的人要出去躲债了。
按照江浙民间以往的风俗,过年先要祭祖,叫“拜太太”。桌上的供品很有讲究,除了鸡鸭鱼肉,中间还要供上一个猪头,俗称“元宝”,意为日子有盼头,年年有钱花。猪头上还要摆上几根洗净的大蒜,寓意精打细算,会过日子。
大年三十,即除夕。每个人都要与家庭团聚,几代同堂,在一起吃团圆饭,共享天伦之乐。
除夕夜,是每家每户最热闹的时候。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年夜菜肴,因各地风俗而异。在桐乡,许多人家喜欢吃发菜肉丝,因“发菜”是“发财”的谐音;苏州人则根据黄豆芽的形状美其名曰“如意菜”;绍兴人把白鲞头视为“有想头”;杭嘉湖一些地方把芹菜、韭菜、竹笋做成春盘,寓意“勤劳长久”;把肉丝炒笋丝叫做“丝丝齐齐”,蕴含事事遂意、样样齐备的祝福之意。
据《万历嘉兴府志》载:“除夕,易门神、桃符、春贴,井石畏皆封,爆竹、燔紫,设酒果聚欢,锣鼓彻夜,谓之守岁。”清?项映薇《古禾杂识》载:“除夕炒冻米,煮隔年饭;扫尘撒豆,围炉焚松柴;饮酒必酩酊而止。” 这天晚上,有的小孩闹着要和大人一起守岁,但大都熬不到半夜就睡熟了,长辈便将新衣、压岁钱等放在小孩的床边和枕头底下。
农历正月初一旧时为元旦,俗称“年初一”,实行公历后才改称春节。据《古禾杂识》记载:“元旦黎明,即闻拉燃爆竹声,谓之开门炮仗。先礼佛像、家庙,次拜尊长。食团圆饵、长寿面,男女多持斋者。”沈涛咏道:“新年锣鼓震街坊,处处神歌曳木长。好事三娘芦管卜,明朝还赛七姑娘。”说的是新春伊始,濮院镇上各条街坊锣鼓喧天,有钱人请赕佛先生唱神歌迎神、送神,并向芦管三娘和灰七姑娘占卜问全年吉凶。旧时,初一凌晨,嘉兴居民去南门外小曹王庙抢烧头香,至天明,开门炮仗此起彼落。清早拜天地祖宗、向长辈拜年,长辈对未成年晚辈给拜年钱。
年初一早餐盛行吃年糕,取“年年高”之意,也有吃米粉圆子的,意为“团团圆圆”。蚕农在此日扫地称“扫蚕花地”,见面互祝“蚕花廿四分”,祈蚕茧丰收。年糕也是五花八门,各具特色,有白年糕、黄米糕、水磨年糕、桂花年糕、红枣年糕、红龟糕等。除了吃年糕,还有吃汤圆的习俗,因汤圆熟透会浮起,所以也叫“和气汤圆”,是和气发财的好兆头。春节走亲访友,招待客人的茶水,要么是饭糍茶,要么是炒米茶,俗称糖汤茶,一碗热气腾腾、甜甜蜜蜜的糖汤茶,寓有“生活甜美,源远流长”之意。孩子们吃的零食,除了甜蜜的糖果,还有发芽豆,又叫“发财豆”,另有花生,俗称“长生果”。孩子们吃了,可以一生平安得长生。
正月初三是“小年朝”,嘉兴人在此日礼佛祭祖。旧时,女婿都选定此日到岳母家拜年。而王店一带称年初三为接灶神日,迎接灶君自天上回归。
正月初五为“财神生日”。据《古禾杂识》记载:“初四日午后接灶,至夜则接路头,大家小户门前各悬灯二盏,中堂陈设水果、粉团、鱼肉等物,并有路头饭、路头汤,鄙俚之至。”“路头”即“五路财神”。各商店于年初四午夜至初五凌晨敞开店门,接“财神”,并蜂拥去财神庙“换元宝”。
初七为 “人日”。是日,大户人家悬巨秤,为人秤体重。还有为小姑娘穿耳朵戴耳环的习俗。
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俗称“正月半”,又称“上元节”, 实际上是过年系列中的最后一个狂欢日。民间有“拜年拜到正月半,拔出门闩追一段”的谚语,说明亲友往来拜年至此要告一段落了。元宵为灯节,旧俗正月十三上灯,至十七日收灯。
各地的春节食品独具特色,而每种食品几乎都有一个吉祥的名字。人们相信,这些带着吉祥的食品,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也营造出了节日快乐的气氛。正如清代周宗泰《姑苏竹枝词》所云:“妻孥一室话团圆,鱼肉瓜茄杂果盘。下箸频教听谶语,家家家里合家欢。”
作者:
冷若涵
时间:
2021-2-10 22:34
明天就过年了
作者:
博艺装饰小吴
时间:
2021-2-20 15:02
长知识了
欢迎光临 嘉论网|嘉兴人论坛 (https://www.0573re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